首 5 月內地大學生墮電騙案失 4400 萬 尚海龍:受害人未必報警 籲警方加強宣傳方式|Yahoo

首 5 月內地大學生墮電騙案失 4400 萬 尚海龍:受害人未必報警 籲警方加強宣傳方式|Yahoo

首 5 月內地大學生墮電騙案失 4400 萬 尚海龍:受害人未必報警 籲警方加強宣傳方式|Yahoo首 5 月內地大學生墮電騙案失 4400 萬 尚海龍:受害人未必報警 籲警方加強宣傳方式|Yahoo

【Yahoo 新聞報道】今年首 5 個月,警方接獲 2,574 宗電話騙案,損失金額有 4.3 億元,當中有 49 宗涉及內地大學生,損失金額為 4,400 萬元。警方指出,內地生在香港未建立社交圈子,未必熟悉香港法制和生活模式,並且相信權威,所以容易墮入騙案,其中最常見的詐騙手法為假冒官員電話騙案。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指出,有些受害人未必會報警,因為他們認為即使警方破案,也無法追討損失金額,「大家覺得可能買個教訓」,認為政府當局和警方要注意這個問題。

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署理總督察溫璧而今早(15日)接受港台《千禧年代》訪問。她指今年首 5 個月警方錄得 2,574 宗電話騙案,損失金額有 4.3 億元。其中涉及內地大學生的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,由 89 宗跌至 49 宗,損失金額由去年同期 8,100 萬元下跌至 4,400 萬元。

溫璧而指出,常見的詐騙手法為假冒官員騙案,騙徒自稱為公安或出入境管理局內地執法機關,並對內地生聲稱銀行帳戶或簽證有問題,要求他們匯款至「安全帳戶」核實,實情為轉帳至騙徒的戶口。她說,內地生在香港未建立社交圈子,未必熟悉香港法制和生活模式,並且相信權威,所以容易墮入騙案。

警方會繼續加強防騙工作,包括 6 月中曾聯同入境處、國家移民局及國家反詐中心拍攝短片,介紹 4 類常見騙案類型。此外,警方亦會派發由警務處處長簽發的防騙信件,讓內地生和家長知道有關訊息;大學亦會派發自願性質的問卷,提醒內地生要有防騙意識。

尚海龍認為,內地大學生受騙宗數下跌是好事,證明宣傳工作有用。不過,他指出,曾接待過遭受詐騙的受害人,他們並未報警,因為他們曾諮詢過身邊人士,認為即使警方破案也難追討被騙金額,「大家覺得可能買個教訓,這個問題警方和政府當局都要警覺」。此外,他指出,警方過去以廣東話宣傳,「例如提子,大家覺得好得意,但對於講英文、 普通話,或講其他語言的少數族裔等,他們對於提子未必有太大 feel」,認為警方和政府要透過不同語言、場景,和請不同宣傳大使,傳達有關防騙訊息。

Share
Related News